是动物

2月11日,也就是昨天,我在北京动物园转了一圈,约莫着有两个小时,其间多次想结束行程,但一股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趋势我看完了大部分展馆,结束后心情复杂,加上天气阴冷,疲惫不堪,饱餐一顿回宿舍后沉沉入睡,第二天起来还是有念想,我想我不得不写点,好将这些情绪暂存在别处。【发布日期改为初八以免遮挡正经推文hh】

这是我第一次去被称作动物园的地方。没去之前,想象中就是很多关在大笼子里的各种各样的动物,实际也确实是如此,但亲眼看的时候却很自然地会感到难受,因为在它们身上我已经感受不到那种生命力了。相比于我在纪录片中看的,在野外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动物们,笼子里的动物过于安静了,硬邦邦的地面也过度荒凉,除了住着国宝的熊猫馆里有的竹叶,找不到几点绿,当然,这应该和北方季节脱不了干系。

转一圈下来,这里成了少数让我觉得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让我觉得它不应该存在的的景点,这或许就是它的初衷。这是北京物种多样性很“丰富”的地块,我能看到在笼子角落里安静的狮子、一动不动躺着或站着的犀牛河马和大象、爬树干的熊、不知所措的孤狼、一个劲吃竹子的大熊猫、背对着游客的猞猁、睡大觉的大猫头鹰……甚至还有在鸟笼顶部的金雕,每个动物的介绍都会写他们的生活地带海拔高度和繁殖等等。此外,有不少令我印象深刻的牌子,比如:

  • 在野外、象一般活到60岁到70岁、在动物园里,可以活到80岁
  • 北京动物园新熊山改造项目自2013年启动设计,于2014年5月开工,9月底竣工,改造面积总计1.65万平方米。项目以“增加景观生态元素,提高动物福利”的“生态式”动物展出为理念,采用国际先进的沉浸式展出模式,努力再现动物自然栖息地的自然与人文。游客参观如同进入“野外”。移步易景,透过不同形式的展窗观察、窥视黑熊、棕熊在郁郁葱葱的生态环境中的起居生活,从而提升公众对动物和自然的关注,达到动物园开展动物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公众教育目的。
  • ……

想起之前封校的时候,我们还能够在校区里娱乐,即便是一个人封在宿舍,我们也能够通过手机和外面的世界建立一些联系,这样都已经很难受了,它们呢?不得而知,但我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它们的”孤寂、悲伤、哭泣、无助、空洞、畏惧、无所适从“,明知道走不出的笼子里是不会有生机的。院子里的雕像比真的更加霸气和好看,周边商城的动物玩偶也比笼子里的真“玩偶”可爱,家里的小猫小狗、村里牛棚里的耕地牛比他们自由,我想起在西藏明信片看到的猞猁,桌面上的冰墩墩、高原上偶遇的老鹰和野驴,纪录片里的大象长颈鹿老虎狮子鬣狗野狼……

昨天因为是星期六,有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参观,但是家长向孩子介绍光线昏暗的狭小空间里各种动物时,感受和我应该类似,失望,他们应该还附带了一些小小的尴尬和无奈。 所幸路过溪流的时候看到水里有很多鸭子,他们看来倒还十分欢乐,加上叽叽喳喳飞来飞去的鸟,他们一起呈现了园子里的不多的生机。当然,再得算上日复一日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的话,就不得不说是生机勃勃了。

变与不变。来参观的人每天都在变,会第二次参观动物园的人毕竟是少部分人,行人和园子的流水每天都在更新,但动物的生活或许在回归大地前都是一成不变。噢,今天还看到关于北京动物园:正办理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国手续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