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会是第一生产力?

今天顺利开完了一月一次的组会,和往常一样到了接近晚饭饭点才结束。汇报的主体~建模部分的工作都是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完成的,尤其是最后两天,晚上回到宿舍都会和室友不禁感慨组会前几天的效率为什么可以这么高,这么说来人的潜力真的很大啊,是嘛?


既然如此,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方式使平时更多地达到这样的状态工作推进应该能快不少。细细想一下,就我个人而言的原因:压力+动力+全面思考等

  1. 外界双重压迫:截止日期Deadline的压迫 + 一个月一次的面对培养我信任我的导师的压迫感
  2. 内在价值驱动:想要告诉导师这一个月(虽然在摸鱼但确实是)做了很多工作,组会上好好表现的内驱力
  3. 汇报准备促进的思考:集中几天时间专注地进行——研究框架回顾、工作总结及梳理带来的对所作的工作的再思考和重组织,以及随之带来的新的问题和灵感。

等等吧,前提是这一个月确实有实打实地做各种相关的探究和储备。抛开外界因素而言,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倾注注意力对于高效做好任何事情都是必要的,另外,跳出细枝末节的具体工作来俯瞰自己的研究和问题也能带来一些灵感,加深和打通对一些问题的理解。

此外,组会上老师和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会提出很多问题和建议,有些点其实不难想到但是自己之前确实忽略了,即便自以为想得很全面,这因此带来的思考能给研究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促进


对后续的启发——可行措施,当然,前提还是主观能动。

  1. 尽管一月一次组会,但可以给自己立Flag(也可以被迫立比如周一先和老师约周五的时候交流)两周或三周一次主动找小导或导师汇报工作及主动提问,尤其是在确实是比较困惑的时候。
  2. 定期回顾和重组织研究思路和目标,思考并写下当前的状态及所处的阶段,准备干的事情,有哪些问题静下心来捋个清单。享受快思考和慢思考的过程
  3. 平时茶余饭后或者遇到问题多和师兄师姐交流讨论,毕竟师兄师姐有更多的研究基础和经验,我们踩过的坑他们或许也踩过。而且和老师不同,对师兄师姐--哪怕是几行代码写不出或者debug的小问题也是可问的(前提是自己确实查过没搞定)。从别人身上学习也是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
  4. 以上吧,保持平常心和主动性。

今天继续打卡了奥森跑道,北京初秋的夜晚竟已冷得不能穿夏装了。组会后的周末,睡个好觉。周末两天flag~把欠下的笔记补好。

2022/08/26 23:36